行走的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赴六尺巷等地开展实践教育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4-28浏览次数:1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学习教育内涵,创新师德师风建设形式,4月25日至2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前往桐城六尺巷、安庆独秀园、潜山野寨中学及岳西乡村振兴示范点,通过实地探访、沉浸体验,感悟传统文化、红色精神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六尺巷里学“礼让”

驻足于“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典故发生地,聆听清代名臣张英“礼让睦邻”的故事。青砖黛瓦间,历史与现代交融的谦和礼让精神让教师们深刻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师德修养的滋养。《纲要》课程教师徐春秀感慨:“六尺巷不仅是建筑遗迹,更是立德树人的鲜活教材,提醒我们在教育中传递包容与智慧。”

独秀园中寻“信仰”

通过陈列馆内珍贵的历史文献与影像,回顾陈独秀先生在新文化运动与建党历程中的思想探索。在“新青年”雕塑前,党员教师重温入党誓词,感悟革命先驱“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信仰力量。院长余晖在现场教学中强调:“教育者须以红色精神为灯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

野寨中学砺“担当”

潜山野寨中学作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其“景忠·成人”的办学理念令教师们深受触动。通过聆听校长王宝堂的深情讲述、参观抗战纪念馆,教师们现场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青年教师蔡良辰表示:“将把‘居安思危’的意识融入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坚韧品格。”  

岳西乡村见“振兴”

行走于青山环抱的美丽乡村,参观茶叶采摘园、民宿旅游区、彩虹瀑布,聆听驻村干部讲述从脱贫攻坚到产业兴农的奋斗历程,探讨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典型案例融入课程设计。“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答卷。”教授张全福如是说。

此次活动以“行走”打破课堂边界,推动思政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参训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教育实践为起点,把所见所感转化为育人资源,构建“有风景的思政课堂”。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化“大思政课”建设,引导教师以脚步丈量教育深度,以行动传递时代精神。(撰稿:余晖 摄影:殷毓潇 编辑:柯嫦女)